拖網調查在阿拉伯灣漁業資源評估之應用及泛減損法之發展及應用實
吳允暉/海洋漁業組

      本所於1月22日邀請到沙烏地法赫德國王石油與礦業大學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環境與水資源研究中心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Water) 研究員林裕嘉博士就「拖網調查在阿拉伯灣魚類資源評估之應用」與「以泛減損模式(Generalized depletion model)評估臺灣東北部日本鰻鰻苗漁業」兩項主題進行專題演講。

      林博士首先提到為什麼需要進行各種科學調查(scientific surveys)以及其必要性與重要性。2017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在國會報告時指出,根據過去30年的各種調查研究證據顯示,美國91%的重要漁業系群已無過度捕撈(overfishing)問題,換句話說,美國已經解決過度捕撈問題,這也顯示科學化的調查研究的確能了解海洋漁業資源變動的真實動向。沙烏地阿拉伯東岸的阿拉伯灣是阿國重要的海上鑽油平台作業區,同時也是重要的傳統漁撈作業海域。為了瞭解密集的海上石油及天然氣設施對海洋生物及族群結構的影響,並提出適當的漁業資源管理措施,林博士的研究團隊在阿拉伯灣進行相關的調查研究。他將該水域劃分為近海及沿岸兩大區,前者設置84個拖網測站,後者則針對5個海灣共45個地曳網測站進行調查。阿國政府基於安全考量,將鑽油平台半徑5公里內劃為禁漁區,林博士提及為了進行調查,曾經誤闖禁區,隨即發生被鑽油平台警備部隊持槍警告驅離的驚險場面。調查獲得的生物數據再與石油和天然氣設施密度、與海上平台的最近距離等各項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石油和天然氣設施數量較多的地區,魚類的多樣性及數量較多,但生物量(biomass)則無顯著差異。因此,海上石油和天然氣設施似乎是理想的育苗區。另外,5個沿岸海灣的物種多樣性明顯高於附近海域。

      林博士接著介紹以泛減損模式評估臺灣東北部日本鰻鰻苗漁業資源的方法。一般常用的資源評估方法為族群動態模式(population dynamics models)與漁業動態模式 (catch dynamics models),前者需要蒐集系群的族群量、成長速度、年齡、生殖生物學等諸多生物學基礎資料,後者則是以漁業行為推估特定目標魚種的資源量,特別適合鮭魚、烏魚和鰻苗等洄游漁業 (transit fisheries),因為該魚種族群只在一年之間的某特定時段大量出現,可針對目標魚種的補充群(recruitment)及移出群(捕獲量, catches)回推原始族群量。以曾萬年教授在福隆調查的日本鰻鰻苗資源為例,發現鰻苗的出現主要與月周期有關,該區的鰻苗資源開發率約在2‒55%。林博士建議至少需要獲得樣區內80%以上的漁獲統計資料即可利用泛減損模式進行相對族群量的評估,其優點為僅需捕獲和努力量的數據就能提供資源和開發率的估計值,在資料的蒐集方面比族群動態模式相對容易。

      最後,林博士亦特別與我們分享他在沙國生活的各種趣事,例如沙國嚴禁各式娛樂,因此逛超市成為日常生活的最大樂趣。伊斯蘭教禁止飲酒,所以超市販賣的啤酒都是酒精含量0%的特別產品。阿國的外籍工作者比例高達5到6成,因此通曉國際通用語言-英文就變成非常重要等等,在輕鬆的氣氛中結束2小時的精采演講。

海洋漁業組葉信明組長代表本所致贈紀念品,感謝林裕嘉博士(右)的精采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