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試所電子報第57期
養殖業寒害的預防與因應
嚴重的寒害導致魚群大量死亡,業者損失慘重  連續幾波強烈冷氣團來襲,氣溫常低於10,雲林、彰化、嘉義、台南等沿海空曠地區,陸續傳出多起寒害災情,對較不耐寒的魚種如海鱺、虱目魚、石斑、吳郭魚、白蝦及泰國蝦等,低水溫是一種殘酷的考驗。由於魚蝦類是變溫動物,生理如果無法適應太低溫度,在這段期間容易有凍死情形,如何因應,以下幾點提供養殖業者參考。

在冬季來臨前應有的準備與注意事項

  1. 隨時注意氣象報告,適時做好防寒措施。
  2. 入冬前將可以出售上市的魚蝦及時撈捕分批出售,可避免因急於出貨而導致的市場供需失調問題,以提高經濟效益。
  3. 加深養殖池深度,池中設置越冬溝,於冬季來臨前,將未及上市體型的虱目魚等對溫度敏感魚種趕入越冬溝。
  4. 越冬溝迎風面搭蓋防風牆(保溫棚),保持水溫在15以上,棚蓋方向採坐北朝南,應涵蓋整個越冬溝,與水面角度需小於30度,以減少冷雨水落入越冬溝。
  5. 溫度降低時,魚類活動及攝食量降低,應減少飼料投餵量,避免殘餌汙染水質。
  6. 減少水車打水,以避免打起水花散卻水溫,降低保溫效果。
  7. 抽取地下水增溫時,注意地下水中的溶氧、氨氮、沼氣及重金屬含量,並隨時檢測;換水時,不宜大量更換,以確保水質穩定。
  8. 若有適當的室內養殖池,則可提前移入室內飼養,及早適應室內環境。
  9. 準備保麗龍板、氣泡布或PE塑膠布,選擇適當時機覆蓋水池,減輕冷風吹襲,減少溫度散失,達到保溫效果。於寒流來襲前放下,太陽出來時,即時撤除,讓光線進入,提高溶氧量。
  10. 水色管理方面,可培養較濃的藻色,透明度保持在25 cm以內,較濃的水色可蘊含較多的能量,維持穩定的水溫,且可透過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減少對水車的依賴。

有池魚疑似凍死狀況發生時的因應措施與管理

  1. 虱目魚池水溫如果連續三天低於14,即可能發生池魚凍傷或凍死情形,如果天氣沒有回暖跡象,建議應立即搶收以減少損失。
  2. 在寒流或冷氣團來襲期間,若氣候再回暖時,因溫度、環境劇變,會導致浮游生物死亡,累積的屍體在溫度回暖時加速分解,容易造成越冬溝水質和水池底泥的惡變,應密切檢測並採取打氣及換水措施,避免產生病害導致損失。
  3. 發生病害的魚體,將病魚隨水體送當地動物防疫機關檢驗,及時診治處理,以減少損失。
  4. 尚未達到上市或加工體型的凍死魚,應立即撈除掩埋或燒毀,避免污染養殖環境及影響人畜環境衛生。
  5. 在大量死亡結束時,將池水作適當消毒,避免汙染水源。排乾池水,抽除沉積的污泥,充分翻土、曝池、消毒,做好下次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6. 將災損情形確實記錄,攝影存證,通報當地縣市主管機關,俾以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申請天然災害補助。

  雖然過去有試驗結果顯示,添加脂肪酸、膽固醇等,可以提高虱目魚等魚種的耐寒程度,但是如果需要越冬收成,建議還是以耐寒品種為優先,以降低生產成本。

回首頁
聯絡資訊